A股ESG三年观察:披露热潮背后,是分化、进阶还是转型?
引言
本文将聚焦2022年至2024年A股市场的ESG报告披露情况,观察和比较市场不同行业的披露数量与质量差异。同时,结合ESG高评分企业在资本市场投融资端的优势,总结其经验做法,为企业推动ESG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与实践参考。
为避免产生歧义,我们做出以下说明:
首先是ESG信息披露的界定。我们将“ESG信息披露”定义为:上市公司发布了独立的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和治理(管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次是统计范围和披露年份的界定。我们主要统计和分析了2022年至2024年的披露情况;文中所指的“披露年份”为ESG专项报告所覆盖的会计年度。
根据《指引》的相关要求,我们初步搭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维度展开:
第一是市场现状的扫描。在这部分我们将观察并分析不同行业、板块、市值的企业的ESG披露情况,回答“谁披露了?趋势怎样?”
第二是A股企业管理成熟度的对比。此部分从企业ESG报告的披露内容出发,评估其ESG管理建设情况,探讨“披露得多深?”
第三是回报机制揭示。结合评级、资本市场表现等,分析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在投资者偏好、监管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揭示“做得好的企业能获得什么回报?”
一、披露情况统计
从近三年的披露率变化来看(参见表1-1),独立ESG报告披露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为1827家,2023年增至2218家,而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2487家。与此同时,披露率也从2022年的36.89%左右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46.35%,显示出A股上市公司对ESG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实践范围持续扩大。
表1-1A股披露独立ESG报告公司数量
2024年,共有468家公司被《指引》列为强制披露ESG报告的对象(数据来源:WIND),最终共有439家公司进行了披露,占当年ESG报告总披露量的17.65%。相较于2022年,被要求强制披露的企业占比下降了3.7%,而A股整体披露率在稳步攀升,反映出自愿披露的企业数量显著增长,侧面表明了市场对ESG信息披露的内生需求和主动性正在增强。
表1-2强制披露占比变化
作为A股市场的“排头兵”,央企和国企在ESG报告披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央企和国企的ESG披露率为77.47%,相较2022年上升14.84%。从表1-3可以看出,其披露数量和披露占比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不仅彰显了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态度,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力的对标样本和实践借鉴。
表1-3央企国企披露变化
1.2按交易所和板块划分披露情况
将视角转移到不同交易所之间的ESG披露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2022至2024年间,上交所上市公司的ESG披露率始终保持最高。2024年上交所披露率达到57.63%,深交所为40.30%,北交所则为14.50%。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不同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性质差异以及《指引》中对强制披露对象的划定,例如上交所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占比较高(上交所的国有企业占比为34.62%,而深交所为22.24%),这些企业通常具备更强的ESG披露能力和意愿,从而带动整体披露率保持领先。
表1-4三大交易所披露率变化
在各板块中,ESG披露水平同样呈现出差异,沪主板和深主板的ESG披露率明显高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引》的内部推动力以及企业出海、外资流入的外部拉力驱动下,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披露水平自2022年以来已有了显著增长。2024年,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披露率分别达到40.96%和29.81%,增长趋势强劲,预计未来更多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也将逐步加入ESG披露行列。
表1-5各主板披露情况
1.3按行业划分披露情况
在11个WIND一级行业中,金融行业的ESG披露率始终位居首位,且显著高于其他行业,2024年披露率达93.28%;相比之下,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行业的披露率较低。不同行业的具体披露情况如表1-6所示:
表1-6 WIND一级行业披露率变化
1.4按市值划分披露情况
A股企业的ESG披露情况也与企业的市值呈正相关,即市值越高的企业ESG披露情况更好。截至2025年7月2日,A股市场市值在1000亿以上的ESG报告的披露率为99.29%;市值在500亿至1000亿的公司披露率也在90%以上;而市值在100亿以下的企业的披露率仅为33.58%。这一差异主要源于高市值企业监管压力更大、公众关注度更高,且具备更强的资源和能力推动ESG管理与信息披露。同时,大型企业更可能被纳入《指引》要求范围,并有更强动机通过ESG披露提升资本市场形象与估值水平。具体披露率变化如表1-7所示:
表1-7不同市值公司的披露率变化
注:市值按照2025年7月2日的收盘价计算
1.5报告名称统计
A股市场的ESG报告名称在这三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仍是主流称谓,而到了2024年,“ESG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则成为了企业主要选择,两者合计占比较2022年增长约40%。此增长也得益于《指引》对公司报告名称的规范性引导,推动了报告名称与国际主流趋势的接轨。ESG报告名称的具体变化如表1-8所示:
表1-8 ESG报告名称的变化
注:若报告命名为“ESG暨可持续发展报告”,将被统计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1.6披露连续性与首次披露趋势
近三年,A股市场也进入了ESG的启动热潮,首次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数量维持在高位。2022至2024年分别有396家、410家和306家企业完成了首次披露,三年共计1136家企业,显示出市场对ESG关注度的快速提升。
同时,A股市场的披露连续性较好,共有1771家公司实现连续三年披露,占已披露公司的71.21%,更有630家公司已连续10年坚持披露,体现了企业在ESG上的长期承诺。另外,A股市场公司的披露稳定性较好,中断披露的公司数量近十年来维持在低位,具体数据如表1-9所示:
表1-9中断披露公司数变化
二、ESG管理披露
2.1 顶层设计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公司在治理层面的顶层设计,一家公司只有设立专门的ESG委员会,明确负责人、汇报机制和决策流程,并将ESG绩效与董事会和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正将ESG融入业务体系、而非仅为满足合规需求的信号。
2023年,仅有23.77%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ESG治理架构,尽管较2021年增长了约15%,但整体覆盖率仍偏低,ESG治理体系建设在A股市场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同时,将ESG表现纳入高管薪酬机制的企业比例更为有限。截至2023年,仅有3.54%的企业披露了相关指标。值得肯定的是,A股企业较为积极主动地披露了与ESG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表2-1可以看出,ESG风险管理披露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53.07%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78.20%。
表2-1 ESG风险管理披露率
2.2 ESG信息披露的量化深度
2021至2023年,无论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和范围2)还是范围1、范围2排放单项指标,上证50和沪深300的企业的披露率都遥遥领先。2023年,上证50和沪深300在三项指标上的披露率均接近80%,显著高于中证500、中证800等指数成分企业以及A股整体的平均水平。
表2-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披露率(%)变化
表2-3 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披露率(%)变化
表2-4 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披露率(%)变化
在11个WIND一级行业中,金融、通讯服务和公用事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范围1、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披露率最高。其中金融行业的披露率尤为突出,在2023年两项指标的披露率均超过60%,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此现象与行业属性及监管强度密切相关。金融、通讯服务和公用事业的行业通常对环境影响具有更高的敏感度或处于监管重点领域,因此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更具规范性和行动力。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5 不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披露率(%)变化
表2-6不同行业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披露率(%)变化
表2-7 不同行业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披露率(%)变化
2.3 ESG鉴证
ESG鉴证指企业邀请具备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其披露内容进行审验,以提升报告的公信力。截至2023年,A股企业仅有2.89%的企业对其ESG报告进行了第三方鉴证,整体比例较低。具体数据如表2-8所示:
表2-8 ESG鉴证比例
2.4 ESG评级分布
无论在WIND的评级体系还是在华证的评级体系(数据来源:WIND)下,近三年来A股市场的优秀ESG评级占比逐渐提升。在2023年7月,WIND评级在A及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3.13%,而这一占比在2025年7月升为了20.21%。同样,在华证的评级体系下,2025年7月评分在A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较2024年7月上升了8.49%。这表明A股企业的ESG表现正逐年优化。具体变化如表2-9和表2-10所示:
表2-9 WIND ESG评分分布
表2-10 华证ESG评分分布
注:因华证评级等级划分于2024年发生较大改变,故此处不讨论华证2024年之前的评分情况
在监管机制和披露要求的逐渐完善下,评级机构也对应地建立了更加具有差异化的评价体系。未来,随着《指引》设定的过渡期的结束,企业之间的ESG评分的差异将不断扩大。
另外,若统计自2015年以来连续披露ESG报告至今的WIND ESG评分和华证ESG评分,也能发现连续十年披露的企业在近三年的ESG评分会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截至2025年7月,连续十年披露的企业在WIND ESG评分中取得A及以上的比例为此类企业的41.20%,而A股市场的这一比例为19.94%;在华证ESG评分体系下,这一数字分别为32.01%和15.74%,这有力地证明了长期、持续的ESG披露与管理对提升企业ESG评级的积极作用。更多数据如表2-11和表2-12所示:
表2-11连续披露企业WIND ESG评分分布
表2-12 连续披露企业华证ESG评分分布
若将公司治理层面纳入考虑范围的话,也能发现连续披露的企业在WIND ESG体系下的治理层面平均分近三年来也高于市场平均,且差距正不断扩大。具体数据如表2-13所示:
表2-13 治理平均分对比
长期披露的企业相较其他企业有着更完善的治理架构和顶层设计,这种完善的顶层设计也帮助企业在《指引》发布后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评价体系,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ESG评级,形成良性循环。
三、资本市场如何回馈“做得好”的企业
在设计和构建ESG指数时,通常会使用到以下三种策略:积极筛选、负面筛选和ESG倾斜。
首先,积极筛选指的是在各自行业或领域中选择ESG得分最高的公司来构建指数。使用此策略的代表性指数有明晟国际ESG领先者指数(MSCI ESG Leaders Indexes)[1]。
其次,负面筛选意味者在构建指数时将直接排除某些特定行业、商业活动或ESG表现不佳的公司,这些排除主要基于伦理和道德的考量。使用此策略的代表性指数是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中的"Choice"系列指数,例如MSCI 剔除式ESG 指数(MSCI ESG Screened Indexes)[2]。
最后,ESG倾斜是指在构建指数时,不简单地排除公司,而是根据公司的ESG得分来调整其在指数中的权重。ESG表现更好的公司会获得更高的权重,而ESG表现较差的公司则获得较低的权重,但仍可能被纳入指数。富时罗素中国A股ESG领先指数 (FTSE China A-Share ESG Leaders Index)是使用此策略构建指数的代表[3]。
还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性指数的构建也开始考虑ESG因素。例如,上证18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编制时新增了ESG筛选机制。
对于A股上市企业来说,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这一趋势保持稳定的背景下,提升ESG表现可以获得外资青睐。上交所制定的《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指出,MSCI ESG评级达到AAA级的沪市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市值平均为356亿元、平均持股比例近5%,分别是CCC级公司的21倍和2倍。Pástor[4]等人研究发现在MSCI ESG评级提升两年后,平均ESG持股(由美国国内ESG股票型共同基金持有)增加了17.1%。相反,评级下降在同期会导致持股减少13.1%。
有研究发现,在A股市场中,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ESG综合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股票回报率平均增加1.445%。此外,在金融风暴等特定情况下,高ESG评分组合的表现也会优于低评分ESG组合,股价的波动率、下跌幅度都会更低,发生股价闪崩的次数也更少,即持有高评分组合能帮助投资者缓解金融风险[5,6]。
ESG除了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外,也日益成为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重要抓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级别的企业,奖励2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安徽芜湖繁昌区等地亦出台了类似政策以鼓励企业在ESG领域获得优异表现。中国人民银行也于2021年11月颁布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重点领域企业发放优惠贷款。上述政策信号表明,监管部门正逐步将ESG能力建设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督促上市公司完成从“ESG披露”到“ESG管理”的转变,加快ESG体系的实质性落地。
四、结语
ESG对企业而言并非单纯的合规成本,而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回报工具。企业应该用长远视角看待ESG的发展,其价值不在于短期见效,而在于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与核心竞争力的稳固提升,从而构筑更具韧性的长期发展护城河。
参考文献:
[1].MSCI. (2025). MSCI Selection Indexes Methodology. MSCI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sci.com/indexes/index-resources/index-methodology.
[2].MSCI. (2024). MSCI Screened Indexes Methodology. MSCI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sci.com/indexes/documents/methodology/3_MSCI_Screened_Indexes_Methodology_20241230.pdf。
[3].FTSE Russell. (2025). FTSE ESG Index Series Ground Rules. 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s://www.lseg.com/content/dam/ftse-russell/en_us/documents/ground-rules/ftse-esg-index-series-ground-rules.pdf。
[4].Pástor, L'., Stambaugh, R. F., & Taylor, L. A. (2021). Sustainable investing in equilibrium.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2(2), 550-571.
[5].Yin, X. N., Li, J. P., & Su, C. W. (2023). How does ESG performance affect stock retur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eliyon, 9(5).
[6].Luo, W., Tian, Z., Fang, X., & Deng, M. (2024). Can good ESG performance reduce stock price crash risk?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1(3), 1469-1492.